上海海事大学是以航运、物流和海洋为发展特色的国内知名高校,她长期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中海油、振华重工、中船重工和交通部所属大型企事业单位等合作,在业界享有良好的声誉,是我国航运物流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的主要基地之一。她现在地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内,是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新片区建设以及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等重大战略实施的主力院校之一。

智慧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简称“中心”)隶属、依托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该学院是在交通部的支持下创始于1978年,1979年正式成立计算机计算技术专业并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1985年成立计算机科学系,并招收第一届计算机应用硕士研究生。40多年来,在中央财政、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实验室专项建设资金、交通部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及上海市教委085学科建设专项资金等资助下,在学院所获得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配合下,学院已建成21个教学实验室和8个科创实验室,总面积达5867平方米,设备总金额为6405万元。

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以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ICT)为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2006年设立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参与培养了大批航运物流业信息化方面的人才,成为上海海事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要的教学及创新实验基地。在继续秉承学校鲜明的特色的同时,2019年初,中心进一步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使其成为智慧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以支持学院新申报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二级学术硕士点以及人工智能学院,更好地满足临港新片区对人工智能高级人才的需求,配合学校朝着智慧航运物流新的发展高度迈进,为实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以及基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交易系统的智慧航运物流体系培养高素质的ICT人才。

中心现有港航电子综合实验室、航运电子技术实验室、信息与软件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和网络计算机实验室等十多个基础教学实验室,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联合在线实验室、水下通信与海洋网络实验室、智慧航运通信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视觉与航运信息智能化处理实验室和移动通信实验室等5个特色教学实验室,以及智能信息处理与量子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高性能计算与港航仿真实验室、海事无线通信和水声通信实验室和航运物流物联网技术实验室等5个特色科创实验室,如图1-1所示。基础教学实验室训练学生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通信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技能;特色教学实验室使学生在航运物流的应用场景中体会和使用所学到的基本技能,了解到如何获取和传输海上船舶信息以及船舶与岸基和船舶之间的组网通信方式,通过大数据发现港区船舶流量及流动规律,利用免费开源资源和教师自制实验资源建立与时俱进的泛在实验环境;特色科创实验室服务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竞赛培训,便于他们了解、掌握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激发其科创热情。  

图1-1  智慧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结构图

中心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和全面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心理素质和实验能力协调发展,同时积极与企业联合建立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推进国际交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信息工程(港口航运)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通信工程”专业成为上海市“0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每年ICT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350人左右,研究生近200人;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6.4%,平均每年进入国内一流大学深造的学生有50余名、出国深造的有20余名。中心平均每年支持约580名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近5年共获得国家级奖项150多项,省市级奖项500多项。据不完全统计,ICT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重要组织和企业担任要职、董事长、CEO的有40余人。

图1-2  学生参加竞赛培训及教学实验室一览

中心除了支持本学院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外,也支撑学校其它学院与航运ICT类相关专业10个,如,国家级特色专业 “航运管理”、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交通运输”等。同时,中心积极承担国内人才培训培养,成功承办了多项活动,包括举办了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上海市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前沿论坛(第三期):粒计算及计算机应用,第十四、十五届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第四届到第十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上海赛区比赛,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另外,我们还与多所国际院校达成了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大力发展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与众多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了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中心每年聘请长短期外籍教师来校教授专业课或开设讲座,且人数逐年增加,以便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